南怀瑾是什么果位
1、我承认自己的见识有限,南师是我所知修为最高的人,但他展现的并不多,因此难以准确判断他的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如果依照科学且严格的依据划分,根据南师展现给我们的面貌来看,南师是斯陀含起步,这是真实不虚的。
2、他是文殊菩萨化现,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虽现菩萨像利益众生但却是佛。他也是六祖慧能再来之身。
3、他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虽然显现菩萨的形象以利益众生,实则是佛的体现。这不仅意味着他拥有深邃的智慧与无上的慈悲,还暗示着他具备引领众生迈向觉醒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亦被视作六祖慧能的再世之身。
入定之后开始修观-南怀瑾
1、入定之后,调整呼吸,达到不呼不吸的状态,妄念减少,这是初阶。若仅练此法,或可得神通,进小乘果位,甚至外道之路。调息与止息仅是去除杂念的起点,杂念去除后,此法便不再适用。进一步修炼,还需解脱贪、瞋、痴、慢、疑等八十八结使,方能证得罗汉果。
2、调息、止息为初阶,旨在祛除杂念,一旦杂念消失,此法不再适用。然而,仅修气功难以达到四禅境界,需连同贪、瞋、痴、慢、疑等八十八结使一并解脱。因此,入定后应转向观心,回观内心之空。于不呼不吸,身心宁静愉悦之态时止息。此时,内心仅存一念,放空此念,身心不论,此即为空观。
3、修禅定。禅定如“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这并非比喻,而是真实的观影体验,如梦如幻。凡夫境界常向外追求,一板之击,向内回归,放电能内敛,全宇宙的电能向你射来,但若心性不通,不易接受,故常有退心。
4、所谓观心,入门之初,非指具体真心,乃谓念头生灭之妄识心也;静坐观心,唯内观返照,觅此生灭妄心,来踪去迹,相续生灭之流顿断,前念已灭,灭而不追,后念未生,未生不引,当体空寂;喻如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当体此境,即为“奢摩他”之止。
5、修定的人,必须平常练习到在定境中自性光明已经发现了,能够定住了。在中阴来的时候,这个自性光明一发起,那我们形容一句话:哈哈一笑,原来如此!就定住了,定在一片光中,暂时不转生了。那么可以说,在自性光明定中的人已经有往生的感觉,因为没有身体了。
转贴:南怀瑾先生谈“佛法五果与为什么要行善
1、“彼虽可证,而非种果。”所以啊,离系果是可以证得。初果罗汉、二果罗汉……四果罗汉,都可以是离系果里头的,可以修证到;“而非种果”,并不是第八阿赖耶识这个种子爆发了。爆发了要修哦!非要自心修自心啊!“要现起道,断结得故。
南怀瑾成佛了没有?如果没成佛那么南怀瑾爷爷是什么果位?
我承认自己的见识有限,南师是我所知修为最高的人,但他展现的并不多,因此难以准确判断他的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如果依照科学且严格的依据划分,根据南师展现给我们的面貌来看,南师是斯陀含起步,这是真实不虚的。
他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虽然显现菩萨的形象以利益众生,实则是佛的体现。这不仅意味着他拥有深邃的智慧与无上的慈悲,还暗示着他具备引领众生迈向觉醒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亦被视作六祖慧能的再世之身。
他是文殊菩萨化现,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虽现菩萨像利益众生但却是佛。他也是六祖慧能再来之身。
南怀瑾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南怀瑾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南怀瑾老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医药武艺,诗文皆精。二十五岁于袁焕仙先生处印证悟道之后,他深感传统文化如果断灭,民族将万劫不复,比亡国还危险一万倍。于是,南师二十六岁上峨眉山,为取得寺庙支持他闭关阅藏。
南怀瑾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象征着大智慧。这种看法得到普遍认同,通过观察南怀瑾的一生行为和所做贡献,人们可以理解这一点。 南怀瑾的著作众多,涉及儒、道、佛三教,他清晰地阐述了这些哲学的深层含义,这显示了他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