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贡献和单位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
1、边际贡献是指由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金额;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产品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之后的金额。边际贡献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P×Q—V×Q=Q×(P—V),其中“P-V”算的就是单位边际贡献,再乘以销量Q就是总的边际贡献。
2、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企业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每一单位产品所贡献的毛利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能增加的利润。它反映了企业在增加销售数量时能够获得的额外收益。具体来说,单位边际贡献等于产品售价与对应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3、单位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以下是关于单位边际贡献的详细解释:定义:在管理会计中,单位边际贡献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衡量每单位产品销售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它反映了产品对总利润的贡献程度。计算公式:单位边际贡献 =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4、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企业在生产或销售单位产品或服务时所能获得的额外收入,也就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变动成本后的差额。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单位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净利润。
人数统计算法
1、人数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它的计算公式为:人数加权平均值=(数值1×人数1 + 数值2×人数2 + … + 数值n×人数n)/ (人数1+人数2+…+人数n),其中,数值是指要求平均的数值,人数是指该数值所代表的人数。这种方法主要以人数为权重,计算出加权平均数,以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
2、算法:将每个月的人数相加,然后除以12个月,得到年平均人数。在劳动工资统计中,可以通过将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后除以12,或者将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相加后除以4来计算年平均人数。计算公式为:年平均人数 = (1月至12月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12。【年平均总人数】:注:职工人数是一个时点的指标。
3、算法:年平均人数就是,每月人数相加再除以12。相关应用:劳动工资统计中,年平均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计算公式为: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或: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4。
4、题,根据题设资料,年平均人口有两种算法。①用年初年末人数计算,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数)/2=(230+250)/2=240(万人),②用年中人数计算,平均人口数=(235+236)/2=2355(万人)。
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
1、边际贡献:是指由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金额,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P×Q—V×Q=Q×(P—V),其中“P-V”算的就是单位边际贡献,再乘以销量Q就是总的边际贡献。财务管理上,总的边际贡献既可以称为边际贡献,又可以称为贡献毛益总额。
2、边际贡献指的是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或收益逐渐减少的现象。关于边际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定义与现象:当投入量超过一定阈值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增量会逐渐下降。
3、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定义为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以下是关于边际贡献的详细解释:定义:边际贡献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在销售产品后,扣除与销售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后所剩余的部分。分类:边际贡献可以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
4、边际贡献指的是企业在增加生产或销售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时,所增加的收入与相应增加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以下是关于边际贡献的 边际贡献的基本概念 在企业经营中,每当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都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增量和成本增量。边际贡献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差额。
5、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以下是关于边际贡献的详细解释:定义:边际贡献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在扣除变动成本后,每单位产品或服务对企业盈利的贡献。计算方法: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通过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得出。
6、边际贡献的边际是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销售量所带来的额外贡献,也就是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增量。 比如,某家公司在生产商品A时,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能带来的额外利润是100元。那么此时商品A的边际贡献就是100元。边际贡献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十分重要。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