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当心“意守丹田”的后果
1、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它有关疾病,如阳萎、早泄等人,开始守此,将促使此类病症,更加严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它原因偶然的巧合,绝非初步合理的成果。如果女子学习静坐,专心教以守下丹田的一窍,流弊更大,甚至,可能促成血崩等症,或者产生性变态心理等严重病症。
2、下、中、上,三丹田,对应人的肾、心、脑。功能是精、气、神。但上丹田不是可以意守的,因为上丹田不是留气的地方。会造成头晕等情况(请看“定慧之路”里的介绍。)应该听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吧。打坐是静气功,静气功需要练静,这个静就是身静加心静。
3、当心守窍的后果 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大体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谓。有的认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气”,或者“炼精化气”。
...意守丹田是什么感觉?可以回答一下吗?还有气沉丹田是什么感觉?_百度...
1、气沉丹田的描述则较为困难,它有点像上厕所时微微用力排气的感觉。这里的气沉丹田指的是有意识地将气息往下压,以达到身体沉稳的状态,使得在发力时能更好地利用腰腹和腿部力量。
2、所谓“气沉丹田”,就比较难解释,这有点像你蹲厕所(不是坐马桶那种),微微用力挣屁的那种感觉,把气往下压,使得自己身体沉稳,发力能够更好的运用腰腹腿的力量。
3、气沉丹田是在呼吸时感觉一股气从四肢百骸凝聚在一起沉到了丹田位置(肚脐以下阴部以上),丹田感到充盈饱满。而意守丹田是指意念追随在丹田,不想其他事,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连呼吸也忘掉,慢慢会感觉到丹田在跳动,里面有热热的东西在旋转。气沉丹田一般用于动功,意守丹田一般用于静功。
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的区别是什么?练习太极拳必须舌顶上额吗?不顶上腭...
通常,气沉丹田多应用于动态练习中,而意守丹田则常见于静态修炼。练习太极拳时,舌顶上腭是一个常见的动作,它有助于气的顺畅流动和内功的修炼。然而,并非所有的内功修炼都必须舌顶上腭。不同流派和个人的修炼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不一定都能通过这一动作达到理想效果。内功修炼的成果表现在多个方面。
气沉丹田一般用于动功,意守丹田一般用于静功。舌添上腭是一种习惯性的自然反应,习惯了,一练功,不用去刻意追求,舌头就顶上去了。舌顶上腭可以帮助打通大周天,是气功修炼的一种。
练功方式: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意守丹田所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与行为相统协调。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以舌顶上腭,闭口,鼻施呼吸:这是练气的基本姿势,有助于调整呼吸,引导气息。意守丹田:将意念集中在丹田部位,有助于内气的聚集和调和。保持身体自然放松:以静为纲: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练习,都要保持肌体自然,肌肉放松,避免紧张。始终如一: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干扰。
选择合适的形式练气:以舌顶上腭,闭口,鼻施呼吸:这是内功练习的基础呼吸法,有助于调整呼吸节奏,增强气息控制。意守丹田:将意念集中于丹田,有助于凝聚内气,增强内力。保持身体自然放松:以静为纲: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练习,肌体必须保持自然,肌肉放松,避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