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滴漏
铜壶滴漏的作用是计时。具体来说:基本原理:铜壶滴漏,即漏壶,是中国古代的自动化计时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上壶的水滴入下壶,液面上升推动浮箭升起,从而指示时间刻度。历史记载: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最初的漏壶只有两个壶,后来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发展成了互相衔接的多级水壶。
铜壶滴漏的工作原理如下:水滴平衡与累计:铜壶滴漏的工作基于每个滴落水珠的大小及其形成的时间相等这一条件。水从高度不等的几个容器里依次滴下,最后滴入最底层的有浮标的容器中。这个过程中,水滴的数量自动累计,形成水位的变化。时间转换与读取:随着水滴的不断滴入,最底层容器中的水位逐渐上升。
铜壶滴漏的工作原理是在某一条件下,每个滴落水珠的大小及其形成的时间相等。水从高度不等的几个容器里依次滴下来,最后滴到最底层的有浮标的容器里,根据浮标上的刻度也就是根据最底层容器里的水位来读取时间。这样,无形的时间转换成了有形的尺寸。
铜壶滴漏拼音[ tng h dī lu ]铜壶滴漏的意思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铜壶滴漏初尽”的出处是哪里
1、“铜壶滴漏初尽”出自唐代冯延巳的《寿山曲》。“铜壶滴漏初尽”全诗 《寿山曲》唐代 冯延巳 铜壶滴漏初尽,高閤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
2、“铜壶滴漏初尽”的出处是唐代冯延巳的《寿山曲》。具体信息如下: 诗句全文:《寿山曲》中“铜壶滴漏初尽,高閤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描述了清晨时分,铜壶滴漏计时器中的水刚好滴尽,高阁之上鸡鸣报晓,天空微亮的景象。 作者介绍: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人。
3、“铜壶滴漏初昼”的出处是唐代冯延巳的《早朝》。具体信息如下: 诗句全文:《早朝》中“铜壶滴漏初昼”为首句,全诗描绘了早朝的景象。 作者介绍: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优裕。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浓厚,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较大影响。
4、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寿山曲 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注:单调) 点绛唇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
5、“铜壶漏歇”出自宋代侯置的《醉落魄(夜静闻琴)》。“铜壶漏歇”全诗 《醉落魄(夜静闻琴)》宋代 侯置 铜壶漏歇。纱窗倒挂梅梢月。玉人酒晕消香雪。促轸调弦,弹个古离别。雏莺小凤交飞说。嘈嘈软语丁宁切。相如敧枕推红毯。脉脉无言,还记旧时节。
描写舞姿的优美句子或诗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南朝梁·萧衍《咏舞诗》中的描写,展现了汉代赵飞燕轻盈的舞姿。萧衍作为君王,对出色的舞蹈仍赞不绝口,说明舞姿迷人。0 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唐·张祜《舞》中的诗句,描绘了舞者纤纤细腰和如云的袖子,舞姿优美。0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南朝梁·萧衍《咏舞诗》汉代赵飞燕是一个出色的舞蹈大师,身轻如燕。萧衍笔下也是一位体态轻盈的女子,轻抬手腕,燕纵莺跃,姿态柔美。萧衍作为君王,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对于出色的舞蹈仍赞不绝口,说明舞姿迷人。佳人舞长袖,回纵轻如燕。
夸赞舞跳得好的经典古风诗句,描写舞姿优美的句子如下: 轻盈柔美类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出自南朝梁·萧衍《咏舞诗》,描绘了舞者手腕轻抬,身姿轻盈纵跃的画面。 佳人舞长袖,回纵轻如燕。形容舞者舞动长袖,跳跃轻盈如同燕子。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形容女子舞姿曼妙、优美的古诗句如下: “舞袖低徊真蛱蝶” 出自方干的《赠美人四首》。这句诗描绘了舞者宽大的衣袖来回舞动,就像蛱蝶在低空飞行一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舞者轻盈曼妙的舞姿。 “回雪舞萦盈,萦盈若回雪” 出自李群玉的《赠回雪》。
形容舞蹈优美的诗句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