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平仄规律对照
杜甫的《登高》一诗的平仄规律如下: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遵循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节奏,但“猿啸哀”的“啸哀”二字可视为古音或变格处理,使得整体节奏仍符合律诗的平仄要求。颔联:“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为单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体现了律诗中句子的平仄转换规律。
平仄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汉字声律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是律绝和律诗诗句平仄的组合原理。出对句平仄相对。第一句是“仄、平”,则第二句为“平、仄”,第三句为“平、仄”,则第四句为“仄、平”,相互之间是平仄对应的。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要相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中的仄起平收什么意思
1、对联的仄起平收是指在对联的创作中,遵循的一种韵律规则,其中“仄起”指的是上联的起始字用仄声,“平收”指的是下联的结尾字用平声。仄起:在对联的上联中,起始字使用仄声。仄声通常指的是声调高低变化的音节,这有助于为对联定下抑扬顿挫的基调。平收:在对联的下联中,结尾字使用平声。
2、对联遵循的仄起平收,指的是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仄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仄声对应的是上声和去声。因此,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平声:平声则对应阴平和阳平。所以,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3、“仄起平收”是指在诗词和对联创作中,上联的结尾字使用仄声,而下联的结尾字使用平声的一种格式规则。仄起: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在现代汉语声调体系中,仄声通常指的是上声和去声。平收: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在现代汉语声调体系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
4、“仄起平收”是指在诗词创作和对联书写中的一种音韵规则,具体指上联的最后一字使用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字使用平声。仄声起: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上声或去声,这样的声调通常给人一种上升、激昂的感觉,有助于营造诗词或对联前半部分的氛围和情绪。
“仄起平收”是什么意思?
1、诗中的“仄起平收”是一种格律规则,具体指的是诗句的声韵和对仗形式。详细解释如下:仄起 “仄起”指的是诗句的开头是仄声字。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其中平声即为现代普通话的平声字,上、去、入声则统称为仄声字。在律诗中,要求诗句的声韵有规律的交替,以达到和谐美感。因此,“仄起”是诗句开始的一种常见形式。
2、仄起平收的意思是:诗句中的某个词句从仄声字开始,最后以平声字结束。具体解释如下:仄起的概念 在诗词中,“仄起”指的是诗句的开头一个字或词组是仄声字,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这种声调在诗词中往往带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为诗句增添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3、“仄起平收”是格律诗的一种格式要求。具体解释如下:基本含义:“仄起”指的是第一句诗的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字,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拼音,该字不能是平声。“平收”则是指每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