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脉象歌诀顺口溜
浮脉类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类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类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浮沉迟数缓滑涩,虚实微洪紧弦革,牢伏散动长短芤,促细濡弱疾代结。
二十八脉记忆口诀: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飘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弦革牢伏动: 弦脉主肝病,革脉亡血疾;牢脉沉寒凝,伏脉邪闭深。散动脉长短: 散脉元气散,动脉痛惊泄;长脉盈余证,短脉阳衰疲。芤动芤弱疾: 藁脉失血伤,促脉疾病急;细濡弱脉虚,疾脉元阳竭。结脉缓停滞: 结脉阴寒凝,病象需详析。
把脉入门顺口溜: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中医切诊口诀 麻烦采纳,谢谢!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是什么? 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如何熟背12经络。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中医里的脉象分多少种,各主什么病?
1、中医常见12种病脉(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2)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2、中医通过把手脉来诊断人体健康状况,脉象主要分为寸、关、尺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不同脏腑。左寸主心,小肠,右寸主肺,大肠,左关主肝胆,右关主脾胃,左尺主膀胱,肾,右尺主肾,命门。脉象分浮、中、沉,分寸、关、尺,分阴阳。通过这些脉象,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3、中医学中的脉象繁多,共计有28种,每一种脉象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状态和疾病特征。这些脉象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每一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触感,如浮脉轻柔而浅表,沉脉深沉而难以触及。
4、中医中较为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指的是人体脉动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这类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等。这二十八种脉象,反映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对中医诊断疾病有重要价值。
中医脉诊歌诀及解析(附图文)
1、脉诊部位有三法,遍诊三部寸口把。古老遍诊头手足,三部人迎寸口趺。今朝切脉寸口主,左右寸关尺三部。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 (1)源自:《素问》三部九候法。是一种古老的诊脉方法。 (2)分部与意义: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遍诊法。
2、浮脉:轻取即得,重取不应,多为表证。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多为里证。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多为寒证。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多为热证。 虚脉:无力而空,按之松软,多为气血两虚。 实脉:有力而长,按之胀满,多为实证。
3、脉象歌诀顺口溜如下:浮脉类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类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类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浮脉:轻按脉象显,重按无感。如同木在水面漂浮,有力度则多为风热,无力则可能为血虚。沉脉:深按方显脉象,如石投水下沉。有力度多为冷痛,无力则多为虚寒。迟脉:脉搏来得缓慢,一息三至。记取其缓慢的特征,多见于脏病或寒症,需仔细辨析虚实。数脉:脉来快速,一息六至。
5、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6、中医入门必背歌诀内容如下: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阴精五津。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绪论: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
中医脉诊不传之秘:正常脉象的基本特征,没想到原来这么复杂
1、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脉匀乱。主管察安危。
3、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提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主气虚或气血两虚证。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长脉: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提示有余或气逆火盛。
4、革脉:脉象弦大而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牢脉:脉象沉实有力,弦长而坚,主阴寒内实。散脉:脉象浮散无根,如杨花飘散,主元气离散。芤脉:脉象浮大而中空,如按葱管,主血虚。伏脉:脉象重按始得,甚则伏而不显,主邪闭或厥证。疾脉:脉象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
5、其实,脉象的显现是多重因素,错综复杂的组合,例如﹕心臟收缩力的强弱、快慢、节律,血液的速度、黏稠度、血容量的多少,血管壁的硬度、血管的阻力大小,以及血压的高低,都会引起脉象的变化。中医脉学,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二十八脉象歌诀的二十八脉分类
1、常见的二十八种病脉脉象,是《中医诊断学》中较常见的内容。这二十八种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以及代和疾(一说大脉)。这些脉象各有特点,用于诊断疾病时有其独特价值。
2、这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代表一部脉象名称,即指28部常见病理脉象,分别是: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缓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微脉、洪脉、紧脉、弦脉、革脉、牢脉、伏脉、散脉、动脉、长脉、短脉、芤脉、促脉、细脉、濡脉、弱脉、疾脉、代脉、结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弱,主表证。
3、芤脉:两边实中间空,似葱软,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血下流,气血伤耗,精神耗损。散脉:浮无沉感,散乱不定,多见于早产或久病丧命之兆。沉脉:深沉有力,按之无力,分真假元气虚弱、疼痛和中寒等。微脉:细小如弦,春夏少年人不宜,春冬老弱则常见。
4、虚脉类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实脉类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滑脉类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