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循行图(高清)
1、十二经脉循行图展示了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脉络,它们包括手三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手三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足三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和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这些经脉具有表里相应、脏腑络属的特点。
2、十二经脉循行图解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其循行规律及流注次序如下: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3、十二经脉循行图无法直接以高清图片形式展示,但我可以为你概述十二经脉的主要循行路径: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少商穴。
4、十二经络概述 人体的十二经络是按照特定时辰气血运行规律分布的,依次为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直至亥时心包经和子时胆经。这些经络的循行路线和交接规律都遵循着中医的特定法则。
5、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定位如下:一:手太阴肺经 循行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6、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测色色差计中l值偏高是什么原因
1、刚接触色差仪的朋友,可能会对它显示的L,A,B数值感到困惑,其实它们代表物体颜色的色度值,即该颜色在色空间中的坐标。L值表示黑白深浅度,范围从0到100,值越大表示越白(亮),值越小表示越黑(暗)。A值表示红绿的差异,正值代表偏红,负值则代表偏绿。
2、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色差仪的测量结果。例如,温度、湿度、光线等都可能对颜色测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色差仪测试时,应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Eab是总色差(判定是否合格);其中L:如果是正值,说明样品比标准板偏亮;如果是负值,说明偏暗;A:如果仪器显示是正值,说明样板比标准偏红,如果负值,说明偏绿;B:如果是正值,说明样板比标准偏黄,如果负值,说明偏蓝。
4、手持式色差仪 又称色彩色差计,是相对法测试,只能用来测试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值,不能测试单一颜色的绝对值,不能测试反射率等其他数据,功能较为单一。能直接读取数据,不能连电脑,不带软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精度较低。在颜色管理的一般领域使用广泛。
5、电脑色差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比较标准样品与待测物品的颜色来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释:测量色彩值:电脑色差计能够精确测量并输出L、a、b三组色彩值。其中,L代表亮度,a*代表红色与绿色的偏向,b*代表黄色与蓝色的偏向。
6、色差计上的读数主要表示色差值及其具体颜色偏向。具体来说:△E:表示总色差的大小,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参数,用于衡量两个颜色之间的整体差异程度。△L:△L大:表示被测颜色偏白。△L小:表示被测颜色偏黑。△a:△a大:表示被测颜色偏红。△a小:表示被测颜色偏绿。
五脏六腑时间表!
1、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在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有着各自独特的工作规律。以下是详细的十二时辰工作表:晚上23-1点(子时)——胆经当令 工作特点:此时是胆经最为活跃的时刻,胆负责净化血液,促进新陈代谢。健康建议:应在此时入睡,有助于胆经的工作,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2、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有着密切的联系,遵循这些时间规律进行养生,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以下是五脏六腑与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对应关系:肺经(凌晨3-5点):养生重点:此时是肺经当令,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最为适宜。深度睡眠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3、十二时辰与脏腑对照表如下:子时:(23点-次日1点)对应胆。丑时:(1-3点)对应肝。寅时:(3-5点)对应肺。卯时:(5-7点)对应大肠经。辰时:(7-9点)对应胃经。巳时:(9点-11点)对应脾经。午时:(11-13点)对应心经。未时:(13-15点)对应小肠经。
4、五脏六腑排毒时间表及注意事项 胆经23-1点(进入睡眠)。 肝经1-3点(舒睡要藏血、排毒)。 肺经3-5点(深睡)。 大肠经5-7点(排便)。 胃经7-9点(吃早餐)。 脾经9-11点(造血、喝水)。 心经-13点(午饭、午睡)。 小肠经13-15点(吸收)。 膀胱经15-17点(排毒、下午茶)。
5、五脏六腑时间排表: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时辰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时辰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及其功能。以下是五脏六腑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及养生建议:肝经(1-3点):功能:熟睡以藏血、排毒。此时是肝脏进行新陈代谢和修复的重要时段。
中医人体十四经络图谱!必看!必收藏!
位置:小指肩窝。功能: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图谱展示:十心包经 位置:胸到中指。功能: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易导致血管病,心跳过快、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图谱展示:十三焦经 位置:无名至肩。
速记歌诀: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天井清冷渊消悝,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
十四经分布与主要穴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联络大肠,沿上臂内侧下行至拇指末端。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尖端,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进入背部,络于肺,再下行属于大肠。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沿鼻外侧至下齿龈,环绕口唇,入下唇,沿下颌下缘至大迎穴,上行至额颅部。
小肠经位置:小指肩窝。功能: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图谱:1 心包经位置:胸到中指。功能: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图谱:1 三焦经位置:无名至肩。
认识肝经及其功用
肝经的作用与功效 第一个功用即是肝主疏泄。
肝经主经络的一侧分布有14个穴位,其中自下而上有11个穴位分布于下肢内侧,分别为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 曲泉、 阴包、足五里、阴廉;另外3个穴位于胸腹部,分别为急脉、章门、期门。
综观肝经诸穴,多治疝气、阴茎痛,及妇人经血诸病,其脉行径循股际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本经之气循内行支线,从肝贯膈,上注于肺,出于中府,再逐次循行,犹如期与会者。考厥阴经各穴症治,与《伤寒论》中厥气之病论述可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