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口沉银”文物谈张献忠大西国钱币的前世今生
今天上午,四川省文物局将就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再次举办新闻发布会,此前考古发掘工作已确认了明末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生地。“江口沉银”的考古发掘活动也让“西王赏功”这一声名远扬的古钱币“五十名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张献忠沉银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张献忠沉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战争失败导致财物沉入江中: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在占领成都并建立大西国后,于1647年7月在彭山江口与明朝残将及川西地方将领杨展激战,结果溃败。在溃败过程中,满载金银的船只多数被烧或因相互撞击而沉入江中。
陈世松认为,江口出水银锭上的蛛丝马迹,反映的正是四川深刻的 社会 背景,“或许正是民怨沸腾,才为张献忠一路攻占成都铺好了路。” 【宝贝盘点】 江口沉银连续三期考古,出水文物超过5万多件。
年4月13日,考古专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发现了3万余件文物,其中以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金质封册为代表的珍重文物陆续出水现世。民间有关张献忠沉宝的传说得到了证实。
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永昌大元帅金印被追回 据地方史记载,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四川江口镇岷江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珍宝遗失江底。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由于无正史记录,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也因此在对待此处文物的保护上出现了疏忽,大量盗挖现象出现。
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遗迹
吉林省博物馆位于原伪满洲国的“皇宫”所在地,伪满洲国皇宫位于长春市东北角光复北路3号,占地面积12公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殿,也是溥仪日常生活及政治活动的场所,由勤民楼、辑熙楼、同德殿等一组中国古典式、欧式、日本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组合而成。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在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抹上了重重的一笔,伪满殖民遗迹,这些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时时告诫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尤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素材。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3000万东北人民过这亡国奴的生活,时间长达14年之久。
日本战争犯罪的侵华罪行的不可移动的罪证:长春日伪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华网长春2014年7月6日电(记者刘硕、李汶羲)吉林省省会长春曾是日本侵略者扶植的傀儡伪满洲国的“首都”,如今依旧留存有伪满洲国“国务院”、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等日伪时期建筑旧址。如今,这些“不可移动的罪证”正以自己的方式控诉着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新华网长春2014年7月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宗巍赵梦卓)记者从吉林省档案馆了解到,该馆最新研究成果揭露了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研制使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并用于实战的罪证。日军侵华期间,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研制使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并用于实战。
[李明华]这次公布的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笔供,包括原文、译文,并把提要翻译成了英文。
这些保存在吉林省档案馆的档案形成时间为1937年到1945年,全部为日文书写,其中日本人之间的通信占50%以上,充分披露了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同时,汇集最新研究成果的《铁证如山——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两本图书,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