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八难”吐蕃智相禄东赞的故事?
1、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
2、唐太宗八难禄东赞是说禄东赞奉松赞干布之命到长安,希望能够迎娶公主。求婚使者众多,因而太宗出了八道难题,胜出者即能够赢取公主。
3、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 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
4、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吐蕃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5、禄东赞是吐蕃王朝的大相,他非常机智聪明,并且擅长外交。在唐太宗时期,他两次被派往长安出使,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公元641年,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6、五次考试禄东赞都通过了。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臣子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他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文成公主为了民族团结,当众折箭,赦免赤登坚赞。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日月山相会,如金鹰比翼。尾声雪岭佳话逻些(今拉萨)城内。逻些人民用盛典欢庆藏王和文成公主到来。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625—680年),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王后(第一位王后来自今尼泊尔)。
文成公主(?-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
文成公主(李雪雁),生于623年,卒于680年,唐太宗李世民嫡系女儿。汉族。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宫廷礼仪熏陶,信仰佛教。 唐贞观十四年(640),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
文成公主(约623-680),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汉名李雪雁,吐蕃名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日的尼泊尔)。
文成公主历史上的“六试婚使”。第一试:~第六试
1、文成公主(625~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师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文:,威利:rGya Mo bZa。
2、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第六试:辨认公主。禄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边排行中的第6位认出了公主。
3、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噶尔·东赞宇松分辨其根和梢。噶尔遂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却浮在水面,木头根梢显而易见。
4、这使唐太宗十分为难,最终决定出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将文成公主嫁给胜出者所属的国家。第一试:丝绸穿孔。唐太宗取出一块翠玉,其中有一个十分曲折的孔,要求众使臣将一束丝绸穿过这个孔。
5、最后一试是辨认公主。唐太宗的最后一试是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与众大臣亲自来到殿前主试。300名衣着华丽、相貌仿佛的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使臣们需要从中认出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