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持水量最小的质地是
不同土质田间持水量也有差异,一般黏土壤土沙土。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的结构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均能对田间持水量产生影响,只有在大田现场测定田间持水量,才能得到较可靠的数值。
毛管水 。土粒之间小于0.1mm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 有效水 。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 。是土粒之间大于0.1mm大孔隙中的水分。
在耕作条件下,黄绵土因侵蚀较强,耕层比较薄,一般15cm左右,有的陡坡耕地不足10Cm,颜色为淡灰棕色(风干土10YR6/4),碎块状结构,耕层以下为黄土母质层,但在塬地、川台地和久耕梯田,略有犁底层发育。
土壤容重的大小随土壤质地、结构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同而异,测定方法有环刀法、土坑法和蜡封法等。
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2~8的土壤。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的生长,由于地上部分比较小,所以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需水量在总需水量的15%以下,土壤含水量应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5%。
室内栽培如何保持田间持水量?
保持田间持水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每次浇水时控制水量,避免浇过多导致土壤过于潮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每次浇水后观察土壤湿度,及时调整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二要看地。黄瓜喜湿、怕涝、不耐旱,既要求土壤持水量达到85%以上,又不能出现积水涝渍,因而应小水勤浇,只要用手攥土不成湿团,掉地散块就需浇水,否则会影响结瓜,并出现弯瓜和尖嘴瓜现象。土质不同浇水也应不同。
在水的管理上,首先需浇足底墒水,定植后浇缓苗水,缓苗水宜早浇,水量不宜过多。瓜秧长至8~10叶时浇伸蔓水,伸蔓水须少浇,以防止瓜秧旺长影响坐瓜。伸蔓期要维持一定的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以60%为宜。
必须根据田间持水量和草莓根系能忍耐的程度灌水,达到既不过量也不可缺水。选择好灌水技术。
在大麻整个生长期需要50-70cm的降水量,在发芽期及前6周生长期内,土壤要有足够的湿度,快速生长期(柱高增加4-6cm/天)土壤湿度宜高,以土壤水分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生长发育最好,有利于提高纤维产量。
土壤水分应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50% - 60%。 如果土壤干旱影响花生的生长,最好浇点水,避免漫灌。 花生在开花、落针和结荚阶段需要更多的水分。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花生怕涝。
土壤田间持水量计算公式
1、其中,田间持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田间持水量=(灌满水土壤重量 – 烘干土壤重量)烘干土壤重量×100%。土壤相对含水量(%)即浇多少水=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
2、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水分含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土壤最大持水量的计算公式为:W_{max} = \frac{T_{max} - T_{min}}{T_{max} + T_{min}} 其中,$W_{max}$为土壤最大持水量,$T_{max}$为水分张力计读数,$T_{min}$为土壤吸湿仪读数。
4、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农田蒸散与田间持水量有何关系
我觉得是鱼塘下面的淤泥导致了水不容易漏下去,农田的水深通常不超过膝盖,而水塘的水深通常超过一米。这意味着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稻田下面的地面上。土壤的加热加速了水温的升高,水本身吸收了太阳的热量,最终增加了蒸发量。
第二是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0.3巴。第三是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
薄膜水吸附在吸湿水外部,受土壤颗粒吸附力较小,可以在膜间自由移动,并从水膜厚的地方向水膜薄的地方移动。薄膜水也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它决定农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对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价分解有直接影响,是农作物生育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变化主要受蒸发(蒸散)、降水等因子制约。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分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容重来换算。另一种是以土壤水势表示,土壤水势的负值是土壤水吸力。
对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价分解有直接影响,是农作物生育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其变化主要受蒸发(蒸散)、降水等因子制约,灌排、耕耙、覆盖等措施可以调节土壤湿度。
田间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的区别
1、)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的水膜达到最大厚度时土壤所含的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和膜状水,一般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量约为最大吸湿量的2—4倍。
2、薄膜水也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土壤水分继续增加并充填土壤的毛管孔隙,同时也保持在土壤的孔隙中,成为被毛管力所保持的土壤水分,并称之为毛管水。
3、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25%左右。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5%左右,这是一个土壤持水能力的极限值。
4、田间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属于束缚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毛管悬着水是指毛管水与地下水无联系而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水,主要由降水,灌溉,融雪等产生的重力水向下运动而成)。
5、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是大多数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
田间的持水量有哪些作用?
田间持水量是农业生产上十分有用的水分常数,它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施肥时是否需要灌溉的指标。一般而言,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
指导灌溉: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了解地块的田间持水量可以确定灌溉定额,计算灌溉周期,既节约灌溉水量,又能很好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水可调节作物体内温度。作物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叶面蒸腾,由于蒸腾作用带走了热量,调节了作物内的温度,使作物体的绿叶不致在炎热的阳光下被“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