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要求
1、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温度伸缩缝的设计要求:伸缩缝间距与结构类别有关,不同位置的结构伸缩缝的宽度有所不同,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2、不小于2m。挡土墙使用过程中,一般不是沉降起到变形控制作用,而是伸缩缝。
3、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沉降缝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条及调节片构造必须注意能保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变形。
4、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12厘米)。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5、变形缝的设置要求伸缩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结构而定。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隙宽一般在20到40mm。
解析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
1、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小于20mm。伸缩缝的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小于1/3的墙厚。
2、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确定,一般应不小于20mm。伸缩缝的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变形情况确定,一般应不小于伸缩缝宽度的5倍。
3、现在小编就向大家解析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4、伸缩缝应该按照建筑物的设计和用途进行规划和设置,并且必须足够大,以容纳建筑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温度和湿度情况下的膨胀和收缩。
5、一般设计时均要求布置规则,如实际情况确不允许时,才需要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一般用于布置不规则的高层建筑或结构体系发生改变处。常见于利用伸缩,沉降缝兼作防震缝。
6、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伸缩缝规范标准:合理选定恰当伸缩量的缝隙极为重要,缝隙越大伸缩装置越容易遭破坏。
伸缩缝设置
1、确定伸缩缝的位置:伸缩缝的位置应该在建筑物的结构分界处,如梁、柱、墙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情况等因素。
2、当地面垫层采用的是混凝土时,还必须沿纵向和横向设置伸缩缝。根据该规范:“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12m”。
3、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伸缩缝的作用是什么伸缩缝设置要求有哪些
1、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构件因气候温度变化而对结构造成裂缝或损伤,沿房屋长度方向的相应部位垂直设置的施工间隙。通常会将基础上的建筑构件等)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使建筑能够沿长方向水平拉伸,其缝合宽度通常为200-400毫米。
2、它主要的作用就是预防房屋因气候的改变出现裂缝,而危害到墙体的结构和居住安全。
3、伸缩缝是建筑物中必要的结构设计元素,其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或使用中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减轻建筑物产生温度、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伸缩缝应该怎么设置?
1、当地面垫层采用的是混凝土时,还必须沿纵向和横向设置伸缩缝。根据该规范:“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12m”。
2、确定伸缩缝的位置:伸缩缝的位置应该在建筑物的结构分界处,如梁、柱、墙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情况等因素。
3、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伸缩缝应该按照建筑物的设计和用途进行规划和设置,并且必须足够大,以容纳建筑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温度和湿度情况下的膨胀和收缩。
5、确定伸缩缝的位置:伸缩缝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自然膨胀和收缩的主要部位,如建筑物的墙体、地面或天花板等部位。
6、一般来说,伸缩缝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结构中心位置,以分散应力,减少破坏。伸缩缝的长度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来确定,一般来说,伸缩缝的长度应该为建筑物长度的1/3到1/4,宽度应该为建筑物高度的1/100到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