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针灸工具是如何变化的?
1、针刺工具之发展,大体上有这样一个过程,即砭石、碱、箴、A、针。如此,则其质之发展改进似由砭石而石针、竹针木刺、骨针、青铜针、铁针、金银针……等。
2、多年来在继承的基础上翻印、点校、注释了一大批古代针灸书籍,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了“针刺麻醉”。
3、溯源针灸,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4、针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古代神医扁鹊曾用针刺方法将一名昏迷多日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还有华佗以针刺治疗曹操“头风”的病例。
5、也就是所说的“九针”。与其他铁器一样,锻打、塑形、拉长等工序后,就变成了针具。但是受到冶炼技术的限制,针会比较粗苯,尤其是毫针。目前一般所说的针灸针就是毫针,现代临床以不锈钢为主。
6、所以说,作为最早针灸工具的砭石,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氏族社会,是毫无疑义的,也是举世公认的。
古代九针与现代九针有何区别
古代九针与现代九针的区别如下: 古代九针包括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而现代九针主要包括三棱针、皮肤针、火针、毫针、小眉刀等。
_针 后人又称箭头针,近代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皮肤针。
圆利针,与古代圆利针有所不同,针体较毫针短而稍粗,一般用26号,针长65厘米、针尖尖锐,适用于小儿疾病或成人晕厥等症状时速刺使用。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粗,针尖微圆。多用于治疗全身水肿及腹中症瘕等病。毫针 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云:“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也。又形容其治针之形“令尖如蚊虻喙。
中医针灸用的针到底是什么针?
圆利针,与古代圆利针有所不同,针体较毫针短而稍粗,一般用26号,针长65厘米、针尖尖锐,适用于小儿疾病或成人晕厥等症状时速刺使用。
目前一般中医医院或诊所,所用的抛弃式(或者叫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身是不锈钢制的,至于针柄的部分,有的是铝制的,有的是不锈钢丝绕成的。像云龙这样的国内大牌子的都是这样的。
针灸的“银针”一般来说是指临床上用的毫针,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高热、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故目前被临床广泛采用。
针灸针分三种即不锈钢针、银针、金针在临床上一般并不使用银针,一般都是使用不锈钢针。对于针灸来说,银针其实不如不锈钢针,这主要是因为银针太软,而且容易断,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另外银针的成本也高。
多用于实热病、浅刺放血,以泻血热;皮肤针,又名“小儿针”,是用七枚小针嵌在一端如莲蓬状的针柄上制成(装五枚的称为“梅花针”,七枚的称为“七星针”),多用于怕痛的妇女、幼儿,轻轻敲打,安全有效。
现在市面上或医院中针灸用针多是选用不锈钢所制针具,因不锈钢不仅能防锈蚀,耐热,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 而也可用金质、银质的针,不过弹性较差,并且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