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叫避雷针当避雷针。是避雷针的原理将雷电引下,然后通过等电位连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这样就不会对高层建筑造成威胁,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我们来看看闪电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涉及到静电感应现象。如果天空中有带电的雷云,地面或建筑物会因雷云的作用而产生静电感应现象,会感应到雷云相反的电荷。众所周知,当云聚集了一定的电荷,就会向地面放电,击穿空气体产生电弧,这就是闪电。
如果雷电击中没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如果这些建筑物接地不良,雷电流不能及时消失,就会形成局部高压,从而危及里面的人或电气设备。带有避雷针的建筑物由于接地良好,可以将建筑物上方的雷电引向自身,并通过接地线安全地漏入大地。
至于题主说的尖端放电,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避雷针之所以设置为尖端型,是利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因为尖端导体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反的电荷,很容易与带电物体放电,比如我们的手指和汽车之间,因为有静电,所以很容易放电,这也是我们的手指大部分时间带电的原因。
很明显,避雷针也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当带电的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上方会感应出与云层电荷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在避雷针的尖端。当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将雷电吸引到上身,并吸引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使被保护的建筑物永远达不到强放电所需的电荷量,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但要让避雷针发挥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锋利和良好的接地路径,也就是为雷电流提供良好的引流路径。
看完请赞我?谢谢大家!
避雷针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避雷针原理:在雷雨天气,高楼空上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会感应出大量电荷。因为避雷针的针是尖的,所以在静电感应时,导体的尖端总是积累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收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和这些带电的云形成了一个电容器。因为它是尖的,就是这个电容的两个极板相对的面积很小,电容也很小,也就是说它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而且它收集了大部分的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的电荷比较多的时候,避雷针和云层之间的空气体很容易被分解,变成导体。这样,带电的云与避雷针形成路径,避雷针接地,这样避雷针就可以将云上的电荷引向大地,从而不会对高层建筑造成危险,保证其安全。
避雷线与避雷针有什么不同?与避雷针不同,避雷针的接闪器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镀锌钢绞线框架空,高出框架空线,以保护框架空线免受直接雷击。因为避雷线要和空一样接地,所以也叫空地线。避雷针的防雷原理与避雷针相同。由于避雷针是尖端,电场集中,在雷云中容易放电,所以保护范围大: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就像一顶帐篷,保护角度(立面中边缘线与空间垂直线的夹角)为45度。当多个避雷针相互配合时,可以应用于保护覆盖一定区域的发电厂或变电站。避雷线是水平悬挂的狭长线路,保护狭长的电气设备(如架空空线路)较为合适,保护角为25度,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