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货=卖不出去的货?
无意中看到一个客户在微信上评论鉴定“底货”,我就知道我做不了这个客户。
既然是底货,那就是箱底货,哈哈,只不过比一块抹布贵而已。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当抹布用还是不吸水。
那么尾货真的是卖不出去的货吗?有必要纠正这种观念。
当品牌衡量投入和产出时,有时库存市场会有新的来源。
1.品牌消化渠道有限,不能用自己的渠道消化。(谁买老款谁买新款,不管你买的是毛利100还是500的衣服,你都会选择做杂货铺。)
2.有些品牌的写字楼没有自己的渠道,(找人买的时候没有现金流)
3.品牌计划生产,销售不利导致库存和现金流。
。。。。。。
由于种种原因,流入库存市场。
你说一个没有充分展示和推广的产品能告诉我滞销吗?你按了吗?销售指南是否到位?显示器上有反馈吗?有产品组合吗?你得到一个奖励了吗?货物转移到位了吗?
毕竟林子大了,品牌也照顾不了。精品品牌越来越少。上面的老板也拿着报告,“嗯,滞销。”
最终,它会在另一个不合适的高度,在另一个专属的地方与你相遇。
其实没有好坏,只有适合。我常说,你喜不喜欢服装不重要,顾客喜欢,或者能让顾客喜欢,你才有资格销售。
偶然进入这个行业,品牌做了20年生意,也做了10年交易。库存永远是服装老板的痛。卖它需要人力、田租、精力,也缺乏正确的衡量,身心俱疲。没有合适的团队,有可能投入100换来120。一旦算出费用,唉,也不过是平均而已,所以反复折腾之后可以说精神极度煎熬。所以,服装的主人千万不要谈库存。
前几天有个老朋友问我一万多块的存量怎么消化。我说:“我们就聊聊吃吧。”
一个系统工程讲起来是有效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