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这里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你能看到什么”,关于第一印象效应更准确的解释是:首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一方面考生通过外在的形式展现自己最耀眼的一面,另一方面考生也需要传递特定的信息来吸引考官的注意,让考官对自己产生好感。考官快速了解自己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自我介绍(尤其是外交部和银监会的面试,他们手里都有考生的简历资料)。
那么,如何在关键的“3分钟”里展现一个优秀的自我介绍呢?要做到“一不要,三要”!
一不:不记流水账大一的时候提到过“自我介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在哪里读的小学,初中怎么样,高中怎么样...虽有内容但无重点,文字枯燥,不体现个人特色。这种类似自我介绍的“流水账”,其实是面试考场上的“雷区”,分分钟“炸”掉考官的耐心和兴趣。原因是考官有国考外交部面试室和银监会面试室的考生简历。如果考生在面试室里花三分钟的时间只是简单的向考官介绍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那自然是非常无聊的!但是,自我介绍要突出什么呢?
图片源于网络,已删除。
二要:逐步展风姿面试考场上的自我介绍一般可以从大学时期开始,一句话就能提到专业。重点是在专业这个话题的基础上逐步展现自己的成绩。比如在校期间,在专业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参加了哪些比赛,获得了哪些荣誉。比如除了本专业,你是否辅修其他专业或者掌握第二外语?逐步把这些内容引出来,让考官了解更多。
图片源于网络,已删除。
图片源于网络,已删除。
三要:含蓄夸特长除了你获得的荣誉,你还可以谈谈你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为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可以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果一个考生的兴趣爱好是下围棋、下象棋等策略,说明她很可能是一个严谨的人,有缜密的思维逻辑和战略意识。如果考生的爱好是打篮球、排球等运动,说明他的性格会开朗外向,团队合作意识强等优点。这样的特别介绍其实是在含蓄地向考官展示更丰富的立体自我形象。
四要:重点显能力展示一下自己的魅力或者夸夸自己的特长都不错。其实考生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展示学习成绩,描述爱好特长,都是在为自己的能力做铺垫。本专业的优异成绩说明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说明自己的实践和操作能力通过了考验;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也各自表现出不同于对手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考官想听到和知道的信息,以此来判断一个考生是否能准确匹配一个职位。
通过以上“一不三要领”,相信朋友们对面试考场自我介绍有了简单的了解。想量身定制自己的面试自我介绍?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的面试知识,更专业的面试老师都在涂画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