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制碱法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
原因:需要创建碱性条件满足反应。氨气的溶解度比二氧化碳高,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生成的量将影响反应的促进,所以要先通入氨气,最后才通入二氧化碳。
氨气及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而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相当于酸碱中和此反应更容易进行 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碳酸生成的量不仅少而且不稳定进 而 生成的碳酸氨的量大大减少 所以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
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的氨水。此时再通入CO2,就不再是CO2溶于水的物理溶解过程了,而是二氧化碳与氨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的化学吸收(NH3+H2O+CO2=NH4HCO3)为主的过程了。
因为CO2的溶解度比较小。先通入氨气,形成氨盐水,溶液呈碱性。因为氨的水溶液是碱性。
侯德榜制碱法是什么?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 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氨气时的废气。
侯德榜制碱法是:又叫联合制碱法,是侯德榜先生在氨碱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改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制造碳酸钠的技术,因为是侯德榜先生首先发现的,故以侯氏制碱法命名。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侯氏是怎样制碱的?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侯德榜决定改进索尔维法,开创制碱的新路。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是:NaCl(饱和)+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为加热。侯氏制碱法也称为联合制碱法,主要是制取纯碱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用于制取纯碱的方法,其步骤包括盐湖提取、碱卤制备和电解制碱。首先从富含钠盐的盐湖中提取卤水,经过蒸发和结晶得到碱卤。然后将碱卤进行电解,生成氯气和氢氧化钠。最后,通过蒸发和结晶,得到固体的纯碱。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