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记与岳阳楼记的相似之处
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所以“记”的基础意图是相同的,只是前者更注重当地社会风貌的呈述,以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后者更注重派遣被贬谪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翻译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的翻译: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摆下酒宴,也是成都府全城的美景啊。出自宋代吕大防的《合江亭记》。原文节选:唐人_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2、“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翻译: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欣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出自于吕大防的《合江亭记》。《合江亭记》原文节选: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
3、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4、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合江亭记与小石潭记同为游记,都描绘了美丽的景色,那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
认真读了宋代政治家吕大防的《合江亭记》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两篇游记的写作意图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先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述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