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如何”效应
1、“那又如何”效应是一种描述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的效应。比如节食者因为自己的失误多吃了一块蛋糕,而感到情绪低落,觉得自己的整个计划都泡汤了,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
2、如何打破“那又如何”的效应,那就是自我谅解。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相反,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3、往往是做导致你情绪低落的事。于是, 恶性循环 便开始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那又如何”效应。减肥者并不是唯一受到“ 那又如何 ”效应影响的人。任何意志力挑战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
你不知道的八个增强意志力的方法
1、比如用反手刷牙、开门,这能让你的大脑更努力地工作,从而锻炼意志力。但记得别太累哦,每次别超过一个小时。改掉口头禅:你是不是也有一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呢?试着改掉它们吧!比如把“嘿”换成“你好”,把“酱紫”换成“这样子”。
2、冥想是所有意志力训练效果最快的。通过冥想,你可以训练大脑的专注度和抵制神游的冲动。研究表明,10分钟的练习冥想只要做2-3天,你的注意力就能更加集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缓解压力。调整姿势 当测试意志力能否强化时,研究人员让一组参与者持续调整姿势两周。
3、冥想。冥想是所有意志力训练效果最快的。通过冥想,你可以训练大脑的专注度和抵制神游的冲动。研究表明,10分钟的练习冥想只要做2-3天,你的注意力就能更加集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缓解压力。使用非惯性手。
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是要验证的是方程:m1·OP=m1·OM +m2·ON是否成立。动量是矢量,必须说明方向;在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要规定好正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的巨大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可用在低速运动的物体上,也适用于高速运转的物体。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表述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无外力作用,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实验上,可以通过不同物体间的碰撞来验证这一规律。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两个小球、滑轮和轨道等实验器材,并设置初始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入射球m1和靶球m2碰撞前后的水平运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32所示,入射球m1与靶球m2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公式为:m1v1=m1v1+m2v2(1)。这里,v1为碰撞前入射球m1的速度,v1和v2分别为碰撞后入射球m1和靶球m2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公式为:m1*v1+m2*v2=m1*v1+m2*v2(式2)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假设小球B的质量为m2,撞击过程中小球B的速度为v2,小球A的速度为v1,撞击后小球B的速度为v2,小球A的速度为v1。
在进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我们发现被碰撞小球的边缘位置对实验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如果碰撞点距离小球边缘较远,被碰撞小球的速度会显著减慢。这是因为碰撞过程中,小球的部分动能可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热能或声能,这导致了动量的损失。
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两个小球的大小需要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两小球能够对心正碰。实验中,入射小球的质量m1应当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这是为了确保碰撞后入射小球不会反弹。实验需要多次重复,记录下每次碰撞后两小球的落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