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没有标高的)
1、可以用海伦公式求解。先计算s=1/2×(137+83+52)=136 △面积=1/2√s(s-a)(s-b)(s-c)但是本题给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2、同样的方将短边的斜面长度求出来,再长边乘短边就是面积了。算法是这样,但数值相差相当小。晕,那就不是1%、2%的坡啊。原理就是我上面说的那样,应该很容易理解啊。三角函数你应该会的吧。
3、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1230,然后长为三十的变等分成三分每份为十么?那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是24乘以18除以2再除以三啊。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怎么求的?
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如下: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cos A=(b+c-a)/2bc。正余弦定理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S=1/2[(x1y2-x2y1)+(x2y3-x3y2)+(x3y1-x1y3)]。
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为C,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两夹边之积乘夹角的正弦值再除以2。设△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已知∠b,ab=c,bc=a,求△abc面积s=1/2·acsinb。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需要测量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和高。计算公式是:面积 = 底 × 高 ÷ 2。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米,高为8米,那么面积就是 5 × 8 ÷ 2 = 20平方米。 海伦公式:当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时,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面积。
底乘高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只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计算出面积。公式为:面积=底×高÷2。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米,高是8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8÷2=20平方米。海伦公式: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方法,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
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使用海伦公式直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三角形的面积S=√p(p-a)(p-b)(p-c),其中p=(a+b+c),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海伦公式又译作希伦公式、海龙公式、希罗公式、海伦-秦九韶公式。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是:面积=√[p×(p-a)×(p-b)×(p-c)]我们要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海伦公式是如何工作的。海伦公式是用于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它基于三角形的三边长。给定三角形的三边长a、b和c,我们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其面积。
所谓海伦公式即: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表达式为:S=√p(p-a)(p-b)(p-c),其中p为半周长、abc为三边长。
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海伦公式求得:S=sqrt[p(p-a)(p-b)(p-c)]。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周长的一半),即p=(a+b+c)/2,将P代入公式:S=sqrt[(1/16)(a+b+c)(a+b-c)(a+c-b)(b+c-a)]S=1/4sqrt[(a+b+c)(a+b-c)(a+c-b)(b+c-a)]。
海伦定理解三角形面积:若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S=√p(p-a)(p-b)(p-c)(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即p=1/2(a+b+c))。海伦公式又译作希伦公式、海龙公式、希罗公式、海伦-秦九韶公式。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如何运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如下: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cos A=(b+c-a)/2bc。正余弦定理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1/2absinC=1/2acsinB=1/2bcsinA。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为:S=abSinC=acSinB=bcSinA,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夹角。
假设△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已知∠B,AB=c,BC=a,求△ABC面积。
已知∠B,AB=c,BC=a,求△ABC面积。S=1/2·acsinB。推导过程:正弦定理:过A作AD⊥BC交BC于D,过B作BE⊥AC交AC于E,过C作CF⊥AB交AB于F,有AD=csinB,及AD=bsinC,∴csinB=bsinC,得b/sinB=c/sinC,同理:a/sinA=b/sinB=c/sinC。
三角形的底与高怎样求面积?
根据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可知:底×高=2面积;底=三角形面积×2÷高;高=三角形面积×2÷底。(面积=底×高÷2。其中,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注释:三边均可为底,应理解为:三边与之对应的高的积的一半是三角形的面积。这是面积法求线段长度的基础。
底乘高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只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计算出面积。公式为:面积=底×高÷2。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米,高是8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8÷2=20平方米。海伦公式: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方法,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
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求得:基础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即S=1/2×底×高。海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边长度和的半平方与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的积的两倍,即S=1/2×(a+b)×sin(A+B),其中a和b是三角形的两边长度,A和B是两边夹角。
解析如下: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即面积 = ÷ 2。 公式变形:为了求出底,我们可以将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底 = ÷ 高。 代入已知值:题目中给出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代入公式得到底 = ÷ 12。 计算结果:底 = 96 ÷ 12 = 8厘米。
求三角形高的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可知:底×高=2面积;底=三角形面积×2÷高;高=三角形面积×2÷底。(面积=底×高÷2。其中,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注释:三边均可为底,应理解为:三边与之对应的高的积的一半是三角形的面积。这是面积法求线段长度的基础。
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推导出高=2×三角形面积÷底。三角形简介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如何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
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如下: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cos A=(b+c-a)/2bc。正余弦定理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1/2absinC=1/2acsinB=1/2bcsinA。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为:S=abSinC=acSinB=bcSinA,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夹角。
假设△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已知∠B,AB=c,BC=a,求△ABC面积。
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为C,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两夹边之积乘夹角的正弦值再除以2。设△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已知∠b,ab=c,bc=a,求△abc面积s=1/2·acsinb。
正弦定理:过A作AD⊥BC交BC于D,过B作BE⊥AC交AC于E,过C作CF⊥AB交AB于F,有AD=csinB,及AD=bsinC,∴csinB=bsinC,得b/sinB=c/sinC,同理:a/sinA=b/sinB=c/sinC。三角形面积:S=1/2·AD·BC,其中AD=csinB,BC=a,∴S=1/2·acsi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