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五分钟熟悉干支纪年法)
1、计算干支纪年时,可以使用天干计算法或地支计算法。具体公式为:- 天干计算法:年份减去3后除以10,余数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的天干。- 地支计算法:年份减去3后除以12,余数对应的地支即为该年的地支。干支纪年法公式的解释 天干的计算方法基于天干每10年循环一次,地支每12年循环一次。
2、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3、公元前的算法: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六十甲子相关数表
1、甲子(1-10年)、乙丑(11-20年)、丙寅(21-30年)、丁卯(31-40年)、戊辰(41-50年)、己巳(51-60年),以此类推,直至癸亥(61-70年)。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六十甲子日对应数字如下表所示:六十甲子是中国人民一个古老的发明创造,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3、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代中国人民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是一种将天干地支纪年法与日期对应起来的表格。
3、天支地干对照表为:十大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是怎么回是?整一个轮回是几年?
干支纪年法是古人创造的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一轮回是六十年。原因如下:天干地支的属性:天干有十个,分为阳干和阴干;地支有十二个,分为阳支和阴支。
干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它将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形成六十个不同的干支组合,称为一个甲子周期。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天干和地支的组合都是独一无二的,直到六十年后才会重复。
中国的干支纪年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相比于其他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轮回60年,再次回到甲子年,周而复始,不会出现任何的差错,可见我国古人的智慧。这是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根据星象而定的,相比于阳历、阴历的纪年,更加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