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不得不补充新鲜血液,但人员的日常培训成为最大的问题。可能会面临员工知识参差不齐,性格差异明显的问题。可能面临专职培训师缺乏、培训周期长、专业培训师一线知识相对较少等问题。另外,如果老员工带新员工,或者师傅带徒弟,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可能面面俱到,培训时间短,传承效果差。
“木为绳直,金为锐益。”说到管理,“靠人不如靠制度”是基本共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执行力,但执行力的完美执行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可见制度的重要性。落实到人员的日常培训就不一样了!其实最好的SOP就是最好的老师。
◆ ◆ ◆ ◆
01。
什么是SOP(标准操作程序)
所谓SOP,就是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字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即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以统一的格式描述一个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
SOP的本质是量化细节。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细化和量化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
◆ ◆ ◆ ◆
02。
SOP的特点
(1)SOP是一个程序
SOP是对过程的描述,而不是对结果的描述。同时,SOP不是一个制度,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个流程下面的一个程序中如何规范控制点的程序。
(2)SOP是一个操作程序
SOP是一种操作程序,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概念层面的东西。如果结合ISO9000体系的标准,SOP就是三阶文件,也就是操作性文件。
(3)SOP是标准操作程序
所谓标准有优化的概念,就是不是随便写的作业程序都能叫SOP,而是在当前条件下能实现的优化作业程序设计,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
说的通俗一点,所谓的标准就是尽可能的细化、量化、优化相关的操作步骤。精细化、量化、优化的程度,是每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都能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4)SOP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
虽然我们可以单独定义每一个SOP,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SOP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一个,它必须是一个整体和系统,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个标准的操作程序必须要细化和量化。
◆ ◆ ◆ ◆
03。
标准作业程序的作用
(1)将企业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记录在标准文件中,避免因技术人员流动造成技术损失;
(2)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能迅速掌握更先进、更合理的操作技术;
(3)根据作业标准,容易追溯不良品的原因;
(4)树立良好的生产形象,获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
(5)是贯彻ISO精神核心(说写做同)的具体体现,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可视化和生产流程的简化。
(6)是企业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数据。
◆ ◆ ◆ ◆
04。
企业为什么要做SOP
1。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因为企业的日常工作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很多岗位的人员经常变动,二是一些日常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相对稳定。
不同的人,由于性格不同,见识不同,经历不同,可能做事的方式和步骤也不同。即使做事的方式和步骤都是一样的,但做每一件事的标准和程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SOP对微笑进行量化,也就是对细节进行量化和标准化。
同时,由于SOP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完善、持续改进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人的共同智慧,所以相对优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提高每个SOP到相应工作的效率,企业必然会通过整体的SOP体系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
2。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
因为SOP是对每个操作程序的控制点操作的优化,让每个员工都按照SOP的相关规定去做事情,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即使有错误,也可以通过SOP快速检查,找到问题并改进。同时,有了SOP,保证了我们日常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无形中为企业节省了一些管理投入成本。
从每个企业的经营效果来看,关键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最低或差异化。对于同等条件的竞争性企业来说,差异化往往不在硬件,而在软件。软件差异化往往不在大战略上,而在具体细节上。细节的不同不体现在理解上,而在于这些细节能否量化,即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OP对企业的运营效果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纵观目前的企业SOP体系,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按SOP工作。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什么不按SOP做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频繁?哪里出了问题?原因可能如下:
1.SOP过于简单,步骤和要求没有描述清楚,导致员工不理解。
我还记得曾经有人说过:“SOP是写给操作人员的,好的SOP是任何一个能看懂的人都能看懂的,哪怕是打扫房子的清洁工。”
SOP应该是从行动开始到行动结束。中间的每一个动作和规范都要详细说明,每一个不良现象都要有良品和不良品的图片。有了详细的定义,所有员工才能看懂,才能毫无疑问的按照SOP工作。
2.有些操作在SOP中没有体现,SOP的内容不合理。
想想自己岗位范围内的每一项操作是否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我想一定是少了什么。如果操作没有指导,即使是一些看似简单愚蠢的操作,不同的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操作。如何避免?
SOP中的每一个流程、步骤、定义都要有依据。写SOP的人没必要随便定义。最基本的一点是考虑员工工作的适用性。
3.SOP文件合并,交叉,模糊。
有时企业SOP系统庞大、复杂、完整。但是有时候想了解一个操作,却不太好找。有些规模很大,包括许多业务,有些是所有部委共有的。其实在使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有的这一个那一个都有规定,界限模糊。
4.员工发现SOP操作不顺畅会怎么做?
是克服困难按照SOP工作吗?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做作业?员工会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团队领导吗?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不会主动反馈,因为他们沉浸在流水线上,很少有机会喘口气,更别说主动回应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IPQC和组长主动站出来,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还要主动分析改进。
调查员工为什么觉得操作难,为什么不按SOP操作。是SOP要求真的不合理,还是员工创造的新方法会更合理更顺畅?所有员工都认为这种新方法更好吗?是否应该通知IE评估新方法的可行性和质量风险?
按照SOP操作,对员工来说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情,但背后却有很多问题,不仅与一线制造部门有关,还与辅助部门(质量,即PE,TE等)密切相关。).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把小事做好,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5.独立的不独立写,比较粗放,内容形式精简,不具备可操作性。
有一些操作是平时需要的,需要很好的操作,就不单独说了。内容也比较广泛,不具有代表性。
SOP结构固化,千篇一律,内容比较死板,不够生动。如果你真的用它来操作,它是完全不可操作的,所以人们可以这样操作,也可以那样详细操作。
回想一下你的企业中大大小小的偏差。有多少偏差是由于SOP文件中缺乏详细的规定造成的?规定再细一点能避免吗?“写什么就做什么,写什么就写什么”就是简单的八个字。他们中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
◆ ◆ ◆ ◆
05。
如何改进我们的SOP
1。集中资源,多方合作
首先起草SOP应该是一个多部门参与的事情,一定要汇集一线班长、车间QA、车间副主任一起讨论甚至大家一起会审的结果,避免一个人写,审核的时候走形式没起到审核作用。当然这些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一旦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