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是我们在职场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英文单词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首字母缩写,通常翻译为关键绩效指标。关于这个词的权威解释,MBA智库和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
通过对组织内部过程的投入和产出的关键参数进行设定、抽样、计算和分析,以目标为导向的量化管理指标来衡量过程绩效,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是不是有一种感觉,看到名字以为自己大致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看了这个解释,却不知道是什么?
别急,说人吧。这个解释是从整个公司组织来说的,不利于理解。其实我们大部分职场人平时接触的都是KPI,其实和我们自己的绩效考核有关。
在这种背景下,KPI是一组能够衡量员工在特定岗位上的成果和有效性的指标,这组指标会根据公司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战略而变化。
比如一家公司最初想尽可能提高市场份额,其销售考核的KPI指标可能包括新单开发率、新客户销售额、新客户数量比等。
而如果公司觉得不仅要关注公司短期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那么就会设定KPI指标来考核销售过程,比如客户投诉率。
01
企业如何设置KPI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员工的KPI通常是按公司战略分解的。
公司在确定下一年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时,会分解这个战略目标:
比如想把年销售额从5000万提升到1亿,在现有的老客户中需要做多少?你需要拓展多少新市场?
接下来挖掘老客户的潜力,产品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销售和客服要做什么,人力资源部门要做什么?新市场的拓展也是如此。
而且每个部门都明确了自己要做什么,部门经理会把目标进一步分解到每个员工。
对公司来说,正是通过这样的目标管理,才能对战略的实现有控制感。每隔一段时间,自下而上收集各种数据,包括各部门每月的KPI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保证企业整个战略的最终达成。
02
KPI考核在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KPI考核虽然有我上面说的优点,但是在管理界和实务界被很多人诟病。
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样的KPI指标分解和考核会让员工失去自主性,对工作失去挑战感和兴趣,变得只关心KPI考核,而忽略其他对公司发展有明显帮助但没有纳入KPI考核的工作;
对KPI的另一个批评是,它从上到下分解总体目标,这意味着公司对如何实现目标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和模型,你只需要做一件、两件或三件事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
但事实上,在企业的实践中并非如此,很多时候都是一边做一边尝试、摸索,所有人都不知道最终到底是哪些指标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