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偏振荧光光谱仪
1、荧光光谱仪所用的激发光源为450W氙灯,这是一种短弧气体放电灯。该灯外套为石英,里面充氙气,室温时其压力为5atm,工作时压力约为20atm,氙灯的激发光谱在250~800nm呈连续光谱,在450nm附近有几条锐线。
2、很多文献上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谱图的纵坐标都写au,但实际上两者单位是不同的,紫外光一般用吸光度(Absorbance Unit,简写A.U.)。一般说来,荧光光谱仪输出百的原始数据单位是CPS,即每秒钟接受到的荧光光子度数量。
3、椭偏仪,是一种用于探测薄膜厚度、光学常数以及材料微结构的光学测量设备。由于并不与样品接触,对样品没有破坏且不需要真空,使得椭偏仪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测量设备。
4、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5、荧光光谱仪是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用仪器。
什么是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的概念
1、荧光光谱属于发射光谱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
2、激发光谱:固定最大发射波长,做荧光强度和一定波长范围的曲线。荧光光谱:固定最大激发波长,做荧光强度和一定波长范围的曲线。
3、发射光谱是指光源所发出的光谱。当发生连续光谱光源的光通过某一种吸收物质时,通过光谱仪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指在连续发射光谱背景中所呈现出的暗线。
4、以相应的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作出的曲线就是该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固定第一单色皮波长,使激发光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然后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从200—700nm进行扫描,所获得的光谱为荧光光谱。
简述荧光光谱与磷光光谱产生原理。
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荧光比磷光更普遍是因为荧光在激发后的发光强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激发波长来发射不同的颜色,具有更好的光谱响应性能。
分子光谱是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N)等。
荧光和磷光是两种常见的发光现象。荧光是一种非常快速的发光过程,物质在吸收能量后立即释放光。当外部光源照射物质时,它的原子或分子会吸收能量并进入激发态,但很快回到基态并发出光。荧光光谱通常比激发光谱有蓝移。
磷光和荧光的区别是:当磷光的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还会持续存在。而很多荧光物质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
荧光光谱图怎么分析
1、光谱分析仪器的图如何分析?光谱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发光体的辐射光谱,即发光体本身的指标参数的仪器。峰位分析:观察荧光光谱图中的峰位,确定荧光峰的位置和强度。
2、获取三维荧光光谱的一般方法,是在不同激发波长位置上多次扫描发射光谱,并将其重叠加以等角三维投影图或等高线光谱的图像形式表现出来。
3、根据莫塞莱定律,只要测出X荧光射线的波长,就可确定某元素的存在,只要测出X荧光射线的强度,就可确定某元素的含量。
4、但普通的荧光标志物荧光寿命非常短,激发光消失,荧光也消失。
5、对于某一元素来说,原子吸收了光辐射之后,根据跃迁过程中所涉及的能级不同,将发射出一组特征荧光谱线。
6、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