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简介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那么关于他的简介又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人物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籍读音为:zhāng j。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贺县吴江镇)人。汉族,过去移居贺州。在世界上有张水部、张司业之称。张济是韩愈的大弟子。
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及简介
1、姓名:张籍;国籍:中国;出生日期:公元767年;逝世日期:公元830年 个人背景:诗人;其他信息:所处时代:唐代;其他作品:《牧童词》;《夜到渔家》;《秋思》。
2、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3、他的诗歌多以现实题材为主,揭露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他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秋思》这首诗中,张籍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张籍的简介
1、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2、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中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以及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不再勉强。张籍 张籍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4、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诗人张籍简介
1、唐代诗人 张籍简介 张籍生活于唐朝中后期,是著名的乐府派诗人,其生活的时期大概为766年至830年间。
2、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3、张籍(约767~约83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 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 799 )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什么意思
1、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
2、凉州词三首 作者:张籍 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其二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3、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4、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凉州词(薛逢)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