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总投资与运营期工业增加值产出的比值。适用于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设备更新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数值越小,经济效果越好。
概念内涵
很多投资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在使用“投入产出比”时,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项目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的比值,即在项目中投入一个单位的资金可以产出多少单位的资金”。其数量常以“1∶N”的形式表示,N值越大,经济效果越好。
按照这种理解,“投入产出比”是反映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静态指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定义以下问题。
计算方法
毫无疑问,投资的计算期是指项目的建设期(或改造期)。关于产量的计算周期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量”是项目投产后达到正常产量时的一年收益或净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产出”应计算为项目整个运营期的收入或净收入的总和。显然,后一个概念符合“投入产出比”的内涵。因为不同项目的经营年限有长有短,仅仅用一年的收益或净收入是无法显示其收益水平的。
“投入产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产出”是指项目整个运营期内各年的增加值之和。用公式表示:r = k/in = 1/n。
上式中,K为总投资,IN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之和,N = IN/K,N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
市场活动的短期投入产出比可以用利润来计算。使用“投入产出比”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项目的经济性,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动态经济效果指数已经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因此,建立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利于更恰当、更准确地使用投入产出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