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造句:用通牒造句(约30个)
1、、拒绝接受资方代表、总裁斯特恩日前签发的最后通牒。 1我就这样回到了学校 后来学校又下了最后通牒 说今年的学费可以缓一个学期 而陈欠的如果不能及时交上 就算自动退学 我无奈又在18日回到了家。
2、我是过来人。我先生以前一直是个工作狂,直到我向他下了最后通牒。他的沈迷于工作基乎毁了我们的感情。男人的不成熟,不果断和不愿意做出承诺使得女人不得不当机立断并发出一众最后通牒。
3、我国和俄罗斯缔结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 新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清 *** 的不平等条约。 只有对我来说有用的条约才是有效的。 清 *** 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指出,防御者决不能让敌人的任何空袭兵器在他的上空“自由飞翔”。
通牒是什么意思?
1、通牒有三层意思:书面通知。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所谓‘战略上的退却’就等于 日本 最后通牒所要求的退却,而且还要倍一倍。”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章:“这一段话很像最后通牒,又像宣战之前的口头通知,也有点叫阵的意味。
2、“通牒”指政权之间通知并要求对方限时答复的文书;“最后通牒”指要求对方必须接受,否则就使用武力等手段强制实施的外交文书。“通牒”不能写作“通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厚者为牍,薄者为牒。牒之言枼,叶(叶)也。
3、通牒的解释[diplomatic note] 一国通知另一国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最后通牒 详细解释 (1).书面通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小仓 山房 文集》 :“ 王 深然之,缮稿数千言,通牒大府。” (2).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4、通牒:牒指的是文书或证件。整个词的意思是一国就某一争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覆的文书。最后通牒意思为,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是一方或一国就自己提出的最后条件,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明确答覆,否则将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书面通知。
5、牒”。通牒意思如下:书面通知 清代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小仓山房文集》:“ 王深然之,缮稿数千言,通牒大府。”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所谓‘战略上的退却’就等于日本最后通牒所要求的退却,而且还要倍一倍。
6、“通牒”的进近义词介绍:通知 读音: tōng zhī 表达意思:是运用广泛的知照性公文。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通牒的拼音
拼音 [tōng dié]基本意思 书面通知。2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3最后通杀 例句 书面通知。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小仓山房文集》:“ 王 深然之,缮稿数千言,通牒大府。”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通牒拼音: tong die 通牒解释: 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最后~。 通牒造句: 他们给那个国家发出了最后通牒。 只要有可能美国就必须避免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 格林准备给托尼下最后通牒,但是她的审问被杰克打来了一个电话打断了。
牒的拼音是dié。常用释义:(1)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泛指书籍、簿册。(2)文书;证件。详细释义:(1)会意。从片,叶(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2)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版,札也。——《说文》王牒石记。
通的拼音:tōng。通的词语:通知书、交通、通体、通晓、水泄不通、普通、流通、灵通、通融、普通话、贯通、一窍不通、融会贯通、通缉、官运亨通、通货膨胀、通情达理、共通、通式、通讯、通货紧缩、买通、通观、通敌、通透、亨通、软通货、通名、通畅、通告、畅通、通邮、连通器、交通。
拼音zuì 简体部首曰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繁体部首冂部,五笔JBCU,仓颉ASJE,郑码KCXS。四角60447,结构上下,电码2584,区位5578。统一码6700,笔顺,フ一一一,一一一フ丶。基本字义:极,无比的:最大。最高。最初。最终。最为(wéi )。聚合:忧喜最门。
拼音:zuì、四角码:60447 部首:曰、总笔画:1部首外:10 98五笔:jbcu、86五笔:jbcu、郑码:kcx 统一码:6700、仓颉:asje、笔顺:251112211154 释义:副词。表示在程度上达到极点,超过 一切 同类的人或事物: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