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1、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原文 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意思是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出自老子《道德经》。《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片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出自:荀子《劝学篇》.全文如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节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60 lds666888 | 浏览71488 次 问题未开放回答 |举报 推荐于2017-12-15 11:56:29 最佳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下一句
1、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节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60 lds666888 | 浏览71488 次 问题未开放回答 |举报 推荐于2017-12-15 11:56:29 最佳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后面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出自老子《道德经》。《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片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行的后一句是: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末期《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行的下半句是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节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的后一句是: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末期《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
综述:始于足下。原句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千里的远行也是从脚下举步开始的。万事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赏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
1、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千里之行,下一句是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意思是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60 lds666888 | 浏览71488 次 问题未开放回答 |举报 推荐于2017-12-15 11:56:29 最佳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出自老子《道德经》。《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6、”下一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